手机扫二维码即可获知最新消息哦!
作者:更新日期:2023-03-24 09:08:43来源:
2023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发挥能人效应和就业效应促进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培植厚土助力人才返乡兴业
代表委员认为,发挥能人效应带动就业是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与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紧密结合,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在《关于畅通城市人才入乡体制机制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提案》中建议,鼓励和支持能人回乡,引导在外创业有成、热爱家乡的创业能人、社会贤达返乡创业,带动村民创业就业。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更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县乡布局,培育有利于农村青年就业的产业集群,吸收农村青年就近务工。
能人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如何留住、用好能人,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表示,要在“用”上制定措施。刘木华在《关于创造条件鼓励乡贤返乡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提案》中建议,鼓励各地制定新时代乡贤返乡人员的使用管理办法,创建让这些乡贤发挥作用的组织和舞台。
“通过优秀人才评选、创新创业比赛、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等途径,每年选树一批回乡创业成功案例、乡村人才先进典型,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政策扶持,鼓励引导乡村人才回流。”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永泰县希安油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玉胜说。
来自河北邯郸的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表示,家乡的人社部门开展技能能人、行业能人培树工作,为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参考,为实现高质量就业探索了新路子,“建议继续强化能人培树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扶持,使能人效应惠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就业效应还需产业带动
就业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产业的发展往往能够产生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民建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支持龙头企业有效带动其他市场主体协同发展,丰富乡村产业业态,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在县域范围促进城乡融合,打造农村产业、科技、教育、金融紧密融合的创业创新体系;鼓励涉农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开展多层次、多领域职业教育培训。
“建议继续优化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推动‘一村一品’‘生态农业示范园’等品牌的创建打造,深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做优做强特色农业,带动农民增收。”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宝应县国凤刺绣厂技术总监莫元花建议,稳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的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民生保障普惠政策向脱贫人口适度倾斜。
“餐饮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相对较低,能够大量吸纳就业,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策划一批发挥餐饮业作用的乡村振兴项目,同时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组织餐饮企业深入乡村、抱团参与振兴工作。”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建议,从用地、资金补助、银行贷款、税收优惠等方面着手,出台综合性的鼓励政策。
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优质生产力要素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培育本土人才,可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优质生产力要素。
民进中央在《关于多措并举促进青年群体就业的提案》中建议,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和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持续开展针对未就业农村青年的职业技能培训及各类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未就业农村青年综合素质,为从事各项工作奠定技能和文化基础。对于有经营头脑、想干事的青年农业能人,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在资金上予以扶持。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培养一批“懂农村、爱农业、爱农村”的农村产业带头人,带动周边农村青年就业。
用技能就业,靠就业致富。“在河北沧州,人社部门根据劳动者,尤其是脱贫劳动力的就业意愿和需求,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作为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建议,持续加大就业帮扶工作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的职业技能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二中校长庹庆明建议,通过开展集中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新型农民,鼓励种养大户、农技专家、手工艺人等与种养困难、技术短缺、经济困难的人员结对帮带,为持续发展村级经济夯实人才基础,“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接地气的能人奋斗在乡村一线,引领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定会为推动乡村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实行分类递进培训,加强产业和人才需求对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卢玉胜表示,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创新培训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授课方式,“加大‘土专家’、‘田秀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农村电商等乡土人才培养力度,在优惠政策、技术培训、信息服务、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
1、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如本网所转载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著作权或版权拥有机构致电或来函与本网联系,本网将在第一时间处理妥当。如有侵犯您的名誉权或其他权利,亦请及时通知本网。本网在审慎确认后,将即刻予以删除。
3、本网原创文章未经本网允许,私自转载者本网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转载请注明来源 北镇人社服务网 http://www.bzsjyj.com